足球裁判耳麦,足球裁判耳麦的作用

又是红牌又是点球 VAR中超抢镜 又到了判与不判都挨骂的时候

2018年7月21日晚上,大连一方客战北京人和的比赛,最出风头的就是VAR。比赛中主裁判石祯禄两次参考视频回放,才敢于做出最终判罚。两次VAR的介入,制造了一张红牌和一粒点球,都对比赛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赛仅仅进行到第12分钟,人和后卫饶伟辉在和一方球员汪晋贤的对抗中倒地。在视频助理裁判的提醒下,石祯禄跑到场边观看了回放。在汪晋贤故意踩踏对方球员小腿的动作确信无疑后,石祯禄向前者出示了一张红牌。

值得注意的是,饶伟辉倒地后,主裁判原本是判给人和一粒球门球。而后过了大约一分钟,才在视频助理裁判的提醒下,参考VAR更正之前判罚的。全场比赛即将结束的第87分钟,VAR再次成为主角。

人和球员王刚在边路突破过程中,被对手放倒。开始主裁判判了一粒角球,但在看过回放后,改判给了人和一粒点球。新援迪奥普一蹴而就 ,人和锁定胜局。

不管裁判的最终判罚是否存在争议,仅就VAR本身而言,确实打乱了观众看球的节奏。视频助理裁判显然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甄别研判,以至于主裁判的初次判罚,已经过了一分钟,又要再次追究之前的争议。而且,这场比赛中VAR对初始判罚的纠正,也暴露了主裁判“眼神不力”的症结。

这样的问题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上一轮联赛,山东鲁能与上海上港比赛的第34分钟,佩莱头球破门,在VAR提醒后,主裁改判为进球无效。

令人不解的是,改判的理由是鲁能球员王彤之前抢断奥斯卡时犯规在先。从王彤的犯规到最后佩莱的进球,中间间隔了多脚传递,而犯规实际上是发生在裁判眼皮子底下的,近在咫尺的犯规,难道还要依靠VAR提醒才能判罚吗?

而且,当值主裁澳大利亚人阿姆斯与石祯禄跑到场边核实视频回放不同,仅仅凭借耳麦的沟通,就进行了改判。阿姆斯秉承了“听人劝吃饱饭”的信条,但问题在于,进攻过程中是否犯规,难道不需要核实就听从助理裁判“指挥”吗?

按照VAR工作指南的要求,在视频助理裁判提醒后,主裁判有权决定是否参考回放。但不查看回放是在进球时有明显越位、足球是否明显越过门线或是边线等情况下,显然不包括进攻过程中,是否犯规。在这种情况下,阿姆斯不去看回放,就进行改判,也成为球迷议论的核心。

相比之下,同样是在上一轮,大连一方与河北华夏幸福的比赛中,盖坦的进球被吹掉就显得“符合程序”多了。此球与鲁能的进球相似,在大连一方进攻发起那一刻,穆谢奎曾对高准翼有犯规行为。当值主裁王迪在听取VAR的意见后中断比赛,亲自到场边查看视频回放,最终判定穆谢奎确有犯规,进球被吹无效。

世界杯期间,VAR便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世界杯赛场上出现的争议,在中超赛场上迟早也会再现。

比如,世界杯上就有主裁判,在模棱两可拿不准的时候,先吹罚点球,然后在借助VAR进行研判。因为如果选择不吹罚,比赛会继续进行,万一后来又进行点球裁决,就会中断正在进行的比赛,这可能引起新的争议。

上轮联赛,江苏苏宁0:0北京人和的比赛中,上半场补时阶段,特谢拉带球杀入禁区被万厚良放倒,主裁李海新拒绝判罚点球。当时VAR曾提示过他这可能是一次错判,但李海新没有听取VAR的意见,更没有去场边查看回放,让比赛继续进行,最终导致苏宁在主场仅拿到一分。

从上述几次VAR判罚中可以看出,中外主裁判对视频助理裁判的采纳与流程并不完全一致。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告诉我们,VAR只是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再高明也是“助理”,无权替代主裁判做出任何判罚,仅仅是一个建议而已。出现争议时,是否观看视频回放,也是主裁判人为决定的。

比如世界杯巴西与比利时一战,当值主裁马季奇就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个人主观权力,在一些争议情况出现时,他不像多数同行那样去看回放,而是听取助理裁判的描述和建议,直接作出判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向球迷和球员展现了他的自信,但也必然招致不少的非议,使人们对于判罚的严谨性产生了怀疑。在发生争议的时候,至少球迷是希望他能够通过视频回放,作出更有依据更可靠的判罚的。

可以预见的是,中超未来的比赛中,几乎每轮都可能会出现VAR左右比赛结果的判罚,不重要的争议也就没必要由VAR来甄别。但科技辅助竞技运动已是大势所趋,只有更熟练、精准地利用好这一技术,才是未来要探讨的事情。

你是哪的?那个电脑城没有,得去摩托罗拉或者三星电子西门子电子等出无线通讯的公司才有,一般情况是摩托罗拉,不过比较贵,你打你所在城市的摩托罗拉代理商电话问问,12580也行,他店里也有好多别的品牌的,你看看去吧,实在找不到就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