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足球文化,奥地利足球文化特点

奥地利自从1998年世界杯之后就一直无缘大赛决赛圈,这一次他们作为联合东道主终于如愿现身2008欧锦赛决赛圈,他们希望长达十年的“流放”已经让自己做好了回归的准备。

侧重战术

奥地利队在决赛圈之前只能通过友谊赛备战,但他们在这些友谊赛中也没有取得多少好的结果,2007年12场比赛只赢了一场。但主教练希克尔斯伯格可以用比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战术体系的培养做为理由,他在热身赛中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新鲜血液,同时尽可能的挑选最强的热身对手,以让球队接受真正的考验。

防守力量

在防守上,希克尔斯伯格似乎已经找到了一套常用的方案。四人后卫线上年轻人普罗德尔、老将斯特兰泽尔和波加特茨三人的表现都已经在对英格兰、法国和捷克这样的强敌时得到了肯定。奥地利常用的是4-4-2阵型或者4-5-1阵型,战术重心是防守,但是希克尔斯伯格在之前和德国队交手时尝试了一个3-5-2的阵型,效果也不错。

缺乏进球

对于奥地利球迷来说,进球太少是国家队最大的问题,虽然林茨在葡萄牙联赛中已经成为布拉加队的主要得分手。如果身体不出问题,林茨将是奥地利锋线的首选人物,而30岁的库尔季奇也有可能在决赛圈上得到机会,他本赛季随奥地利维也纳队征战联盟杯表现不俗。

中场基础

虽然希克尔斯伯格在备战过程中一直在寻找新鲜血液,但在决赛圈中,他明白球员经验的重要性,所以他召入了38岁的伊维卡·瓦斯蒂奇,这位老将本赛季的表现很不错。在别的位置,年轻人可能会得到机会,但在中场,两位肩负防守重任的老将斯坦德费斯特和奥夫豪瑟的首发位置无人可以撼动。

足球的起源:蹴鞠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 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 “首发名单”了。

宋代,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北宋时期的高俅就出身于圆社,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则记载了另一个因踢球而扬名的人,秀才柳三复球技出众,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捡起球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巅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见此大悦,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从春秋时期到元明时代,蹴鞠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但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却走入了衰落。1863年,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诞生,揭开了足球发展的又一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