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提案,阿尔及利亚撤侨行动
1.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有国民被绑架了,他们会派军队救助,中国会用军队救助国外被绑架的国民吗?
2.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世纪中叶,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将其变成原料基地和战略大后方。二战期间,为了与轴心国作战,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如愿以偿地成为战胜国,但急于修补战争创伤的法国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阿尔及利亚各地的爱国者在1954年3月秘密建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建立游击武装,确定当年11月在法国殖民统治相对薄弱的君士坦丁省发动大起义,而后夺取战略要地奥雷斯山,再向全国发展。以本,贝拉、布迈丁为首的独立领袖以19世纪反法名将阿卜杜拉·卡德尔为榜样,并积极吸收曾在二战期间参加法军的阿尔及利亚老兵,与强大的敌人战斗。
1954年11月1日,拥有三四千人马的游击队战斗群突然对40余座法国殖民政府的警察局,宪兵队哨所,工厂和通信枢纽等展开袭击,尤其在奥雷斯山区,起义者迅速肃清了殖民据点,本·贝拉打出民族解放阵线和民族解放军的旗号,宣告民族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阿尔及利亚突然爆发独立革命,使当时忙于从越南殖民地抽身的法国政府感到非常意外。随后,法国从本土和科西嘉岛紧急抽调7万大军和飞机、装甲车等重武器赶赴阿尔及利亚参战。
尽管法军的围剿异常凶残,但阿尔及利亚爱国者仍然掌握着主动权,民族解放军宣布把全国划分为6个军区,实施“全民抗战”。至1955年夏,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的人员规模发展到1.5万人,此外还有约10万人规模的“辅助支队”。
随着战争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法国国内民众对战争的厌恶日益加剧。1958年6月1日,法国的二战英雄戴高乐复出重组新政府。他起初仍幻想用军事手段压服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当年底,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增至80万人,戴高乐试图用半年时间歼灭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的主要力量。可是,戴高乐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国际社会和阿拉伯世界的持续援助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改善,同时法国占领区的示威、罢工等运动此起彼伏。1959年10月,认清形势的戴高乐承认阿尔及利亚拥有自决权。1962 年3月,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署协议,法国承认民族解放阵线为“合法新政治组织”,阿尔及利亚人民可以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独立。1962年7 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举行表决投票,有99, 37%的人赞成独立,7月3日,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9月25日宣布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1963 年9月进行全民投票,选举本·贝拉为共和国首任总统。
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有国民被绑架了,他们会派军队救助,中国会用军队救助国外被绑架的国民吗?
单看中文的话,可能不怎么明显。
雷同的国家,有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另外,还有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
这些国家,都是相差一两个字。
在以前,说到中巴友谊时,很多人,都可能会误以为这个巴,是巴勒斯坦。
实际上,巴勒斯坦,是在地中海附近,就是那个经常和以色列打战的国家,打到现在, 国土丢失了一大半。
而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在印度旁边。这个,就是中国的好邻居。
常言道,中巴友谊坚如铁。到底有多铁,我也不知道。
只知道,也门爆发内战的时候,中国在当时,就派出了舰艇进行撤侨。而巴基斯坦的人,都可以直接登上中国的船只回家。
而其他国家的人,想要登上中国的船只,却被拒绝了。不好意思,位置没了,你们等你们的国家来救你们就好了。
另外,说一下英语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国家。
记得以前有一个笑话就是,朝鲜缴获了一把奥地利制造的斧头,由于斧头是美军带来的,所以,当时朝鲜知道以后,就和澳大利亚断交了。
当澳大利亚看到朝鲜要和他们断交的时候,他们也是一脸懵逼。
后来才知道,朝鲜那边的翻译官,英语水平不高,把奥地利翻译成了澳大利亚。结果,澳大利亚,就这样傻傻的背了几年黑锅。
其实,在英文里面奥地利是Austria,而澳大利亚,是Australia。两者看起来差不多,也难怪朝鲜人会翻译错误了。
所以,还是要多读点书才行,这样才不会闹出太多笑话来。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英美法等国家的鲜有的几次“救援”基本上是损兵折将死人质的结局,中国人在外国被绑架从来都是多方积极协调,不费一枪一弹人质平安归来。作为旁观者或许有人觉得动用军事力量更“火爆”,但对人质和人质的家属来说,活着回家就是最大的慰藉。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最近的两次绑架:
16号阿尔及利亚有41名外国人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N个国家)被绑架,17号阿尔及利亚军方在“解救”行动中打死35名人质……美英法等国冠冕堂皇地表示坚决支持阿政府对恐怖分子“毫不妥协的立场”。
12号在苏丹被绑架的四名中国工人于16日被释放,身体情况良好。绑架者将人质安全送到城市边上并表示歉意。
更不用说2011年利比亚三万人大撤侨。当时中国护照或者使馆的证明材料就是平安的保证!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扩展资料: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