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合国家宣言是多久签订的?

2.“一塌糊涂”,为何网友这样形容慕尼黑安全会议?

3.什么是慕尼黑会议?

4.苏联解体分成哪几个国家

5.两次二战期间的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俄罗斯斯洛伐克会谈_俄罗斯对斯洛伐克的能源战略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向世界各国政府发送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10月2日,苏联政府发来照会,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且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此后,一批国家开始承认新中国并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在新中国迎来的第一位大使——苏联的大使罗申后,其他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的使节也陆续到达北京。

从1950年1月开始,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魏斯柯普夫、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匈牙利驻华公使夏法朗柯、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等使节相继来华赴任。在此情形下,尽快建立我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馆并派遣大使,就成为人民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还是在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原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外交部旧址院前正式挂牌举行成立仪式时,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就代表中央出席了成立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周恩来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挑选最忠诚、最可靠、最有才干的分子从事外交活动,我们的外交干部无非有这几个来源: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二是从地方干部中选调,他们有领导工作的经验,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从地下党中选调,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锻炼过来,也是可靠的。” 接着,周总理宣布了外交部组成人员名单。

当周恩来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的时候,就已经物色好了将要出任驻外使节的主要人选。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已经陆续汇聚京城。时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彭明治是周恩来的亲传弟子,其文韬武略深为周恩来所看重,因此被点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驻外使节。不会外语的彭明治有些担心搞不好工作,毛泽东却劝慰他,要他效仿汉代的班超、张骞,建不世之功勋。

接到周总理的命令时,彭明治正在广西指挥剿匪。但是,军令如山倒,彭明治收拾行装,迅速北上,向自己的恩师报到。来到外交部,彭明治向周总理报到。接着就参加了外交部办公厅举办的大使培训班。该班是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开办的,请了国内的专家何思敬、王铁崖等给将军外交家讲国际法,胡济邦、阎宝航等老外交工作者讲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展品有国书、颂辞、照会、备忘录、电报、会谈纪要等各式各样的文件。这些文件,将军们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对这些即将使用的文件看得格外仔细,逐字逐句地琢磨。黄镇大使的夫人朱霖突然冒出一句:“这国书不就是介绍信嘛!”彭明治接了一句:“还真的跟介绍信一样呢!”他们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此外,外交部还请了苏联驻华大使、匈牙利驻华大使等介绍本国情况,还组织将军们学习跳舞、学习穿西装打领带,还到北京饭店学吃西餐和摆台常识。培训之后,他们还到外交部有关司进行了实习,彭明治到苏联东欧司。 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特邀将军们前往观摩。将军们躲在屏风后面,隔着缝隙观看人家怎样握手、怎么递交、怎么谈话、怎么告别。毛主席对中国的将军外交家们是十分重视的。在接见将军大使时,毛泽东这样说道:“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现在建国伊始,百废待举,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需要干部。我们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大批干部。解放军向来是我们生长干部的地方……”彭明治壮着胆子说:“主席,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

彭明治笑着连连点头。

毛泽东又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

周总理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接见快结束时,周恩来郑重地提醒大家:外事工作授权有限,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1950年6月8日,毛泽东主席任命彭明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50年7月13日,彭明治大使率政务参赞杨琪良、武官吴彪、一等秘书余湛等一行14人,从北京出发了。他们乘坐的是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苏联小型飞机,起飞时有些颠簸。彭明治一行于15日抵达莫斯科作短暂停留,到我国驻苏联使馆下榻,受到了王稼祥大使的热烈欢迎。驻苏联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驻外大使馆。

为了取经,彭明治大使、杨琪良参赞等分别向王稼祥大使和驻苏参赞了解使馆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工作运转等情况,受益不少,彭明治大使一行还拜谒了列宁墓,瞻仰了列宁遗容,并敬献了花圈。为了赶在波兰国庆节前到达华沙,彭明治一行在莫斯科休息几天后,就急匆匆地乘火车赶赴华沙。

波兰政府为了表示对新中国的特殊情意,特派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尔托尔到波苏边境迎接彭大使。彭明治大使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随后在这位礼宾司司长的陪同下乘车到达使馆的临时馆舍。

使馆馆舍是一座刚刚修复的两层小楼。楼上有三间住房和一个卫生间,楼下有厨房、餐厅和两间住房。除大使专用一个房间外,其他人挤住在小楼里,并因陋就简地在这里办公,甚至在大浴盆上搭块木板当办公桌。大家知道波兰当时尚处于战后的困难时期,也就随遇而安了。 到达华沙后,彭明治大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呈递国书。波兰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尔托尔同彭明治大使第一次见面时就详细介绍了呈递国书的仪式,并画了一张递交国书现场的草图。

为了不出差错,大使和主要的外交官在馆内专门进行了一次彩排,按照礼宾司司长所讲的,排好队,彭大使走在中间,杨琪良参赞陪同,正正经经地走了一番。

彩排完毕,彭明治笑着说:“我们又当了一回新兵。”7月20日,中国驻波兰首任大使彭明治将军正式向波兰总统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呈递国书。

彭明治大使呈递国书时,转交了毛主席赠给贝鲁特总统的绘有翠鸟的景泰蓝香炉,贝鲁特十分感激,说要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并举起酒杯祝毛主席健康。

彭明治体会到了波兰***和波兰人民对中国***及人民的深情厚意,决心在波期间,致力于发展中波友好合作关系。7月22日,波兰举行国庆招待会,使馆全体外交官出席。当时使馆只有一辆波方借给的旧汽车,车子来回跑了好几趟。 这次出席波兰国庆招待会是中国驻波使馆外交官们第一次在外交场合出现,用餐、交谈、唱歌、跳舞,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当时使馆没有波文翻译,只有几名英、俄文翻译,且大都只学过一年半载,工作起来很吃力,有时不得不带字典。波方对中国使馆的困难十分理解,有时还协助使馆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语言问题更加突出。彭明治大使向国内求援,国内一时也难以解决。他就想办法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波兰语,请了一名懂英语的波兰人当教师。大家学习的兴致很高,进步也很快,半年多就有了起色。老师非常高兴,使馆的语言问题也得以缓解。

8月,贝鲁特总统破例单独邀请彭大使和使馆全体外交官出席在总统府举行的专场**招待会。在大厅里,总统和外长同彭大使等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贝鲁特总统感谢彭大使等能在波兰国庆节前来到华沙,并热诚祝贺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他说:“中国***能有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人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斗争取得革命胜利,这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波兰当时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困难不少,办公用房等十分紧张。使馆馆舍小,住房拥挤,没有接待大厅,最大的会客室只能容纳二十几个人,搞个招待会很困难。为了馆舍问题,彭明治大使亲自找波方要求帮助解决,但波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彭明治带领使馆全体人员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终于把国庆招待会办得比较令人满意。 建馆初期,彭明治带领大家除学习外交礼仪、波兰语外,着重学习党的外交政策,并切实执行。他严于律已,保持并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次,他看到公务员切面包片时把两头扔掉,很心疼,就向这位公务员指出来。头半年,作为第一任大使,他在摸索中工作、学习,取得经验,建立起使馆各项规章制度,使使馆逐步走上正轨。

随着彭明治大使对驻在国波兰了解越深,工作做得越多,对波兰也就越热爱,对那里的人民、风土民情,乃至山川树木,都充满着一种友好的感情。

彭明治积极推动中波交流,亲自办理首批中国赴波兰留学生的安置工作;彭明治还积极筹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中波关系空前和睦。五一劳动节期间,许多波兰市民和中国华侨、留学生纷纷高举着毛泽东、贝鲁特等中波***的画像一起游行

彭明治大使在任近两年中,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很快,其重要特点是双方重视官方的交流和交流的计划性。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帮助,文化上相互往来,出现了好几个“第一”。

联合国家宣言是多久签订的?

1、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04:45,德军联合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以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而且,波兰的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2、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德国占领。

3、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

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

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此后,苏军发动一系列战略攻势收复绝大部分国土进而占领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9日0点30分,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即时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这场战争使苏联彻底摧毁了西部强大的纳粹德国。此后,联邦德国至苏联之间的地区成为苏占区,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

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

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5、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侵略的范围和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被迫对日宣战。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向德、意、日宣战,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进一步壮大。

美英两国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计划,提高国际声望,1941年12月22日~1942年1月14日,美国总统F.D.罗斯福、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谈,倡议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各国签署一项宣言。

百度百科-联合国家宣言

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

百度百科-苏德战争

百度百科-敦刻尔克大撤退

百度百科-波兰战役

“一塌糊涂”,为何网友这样形容慕尼黑安全会议?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中、美、英、法等26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8年德奥战败投降。英法等战胜国严厉惩治了战败国,不仅把德国的殖民地全部抢到自己手里,而且要它缴纳赔款,接受监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起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德意日乘机崛起。它们疯狂扩军备战,不断向外扩张侵略。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企图把祸水引向前苏联。在英法的纵容下,终于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

大战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它处于片面状态,即法西斯国家单方面挑起局部侵略战争,而英法美不予回击。这种战争的烽火最早出现在亚洲。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又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西方,意大利于1935年入侵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第二年,西班牙爆发内战,意德公然出兵武装干涉。最后,战争移到欧洲心脏地区。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9月底,英法在慕尼黑公然把自己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拱手送给。1939年3月,德国又进一步侵占了全部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4月,苏英法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商议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的问题。由于英法缺乏诚意,谈判进行了几个月却达不成任何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前苏联为了打破英法纵容德国东进的阴谋,决定接受德国的建议。8月23日,苏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定。9月1日,德国进攻英法的盟国——波兰,英法正式向德宣战,战争的片面状态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了。

战争开始时,法西斯气焰十分嚣张。1939年8月31日夜,一支德国党卫军穿着波兰军服“进攻”德国边界小镇的电台,并广播了一项反德声明。德国立即宣称受到“侵略”,于1939年9月1日清晨派遣150万军队分三路进攻波兰。波兰军民浴血抗敌,但没能抵住敌人的闪电战进攻。不到一个月,全部国土都沦陷了。

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但是,号称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却一直没有发起进攻,不与波兰军队配合,两线夹击德军。波兰战败后,法军干脆躲在马其诺防线的钢筋混凝后面,按兵不动。当时法军发表的战报总是千篇一律地说:“西线平静,无事可述”。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战争称为“静坐战”、“奇怪的战争”。

英法的这种消极态度引出了严重的后果。德国经过一段准备后,于1940年4~5月间,占领北欧的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突然袭击中立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接着,从北向南进攻法国心脏地区,迫使法国于6月22日投降。7月到11月,德国空军轮番轰炸英国本土,但是,没能炸出一条入侵英国的道路。

德国无力攻占英国,便把侵略矛头转向东方。1941年6月22日凌晨,500多万法西斯军队向前苏联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气势汹汹,扬言要在两个月内打垮无产阶级国家。在战争初期阶段,前苏联处境十分危急。南方基辅失守,北方列宁格勒被包围。中路莫斯科则直接处在敌人炮火之下。以斯大林为首的最高统帅部领导前苏联人民奋起抵抗。1941年十月革命节时,斯大林亲自参加阅兵式。接受检阅的士兵通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1941年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郊外反攻。德国陆军遭到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向西败退了150~300公里。1942年,德军又集中了200多个师,重点进攻南线,打进斯大林格勒市内。前苏联再次陷于困难境地。

在东方,日本虽然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但无法扑灭中国人民的反抗火焰。东条英机内阁上台后,决定进行新的军事冒险。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远东的海军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炸沉炸伤美国20多艘军舰。接着,向东南亚的英美殖民地发起猛烈进攻。到1942年5月,占领了马来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942年,日本还对中国***领导的解放区进行残酷扫荡,妄图把中国变成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中等国正式对日宣战,德美也相互宣战。从此,战争扩大到了世界各地,波及全球的五分之四人口。为了战胜法西斯,经与前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前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嗣后又有21个国家的代表陆续在宣言上签字。

《宣言》宣告各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宣言》最后表示,凡在战胜主义斗争中给以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国家,均可加入该《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壮大,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为争取战争形势的转变奠定了可靠基础。

1942年秋,苏德战场是大战的主要战场。双方集中1200万兵力进行决战。9月,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企图进一步向北包抄莫斯科。前苏联红军在最高统帅斯大林和副统帅朱可夫指挥下于1942年11月19日在伏尔加河地区发起反击,一举消灭德军150万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根本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德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于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地区再次发起进攻,但遭到惨败。这以后,苏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了战略反攻阶段。

在东方,1942年8月,美军第一次采取主动进攻。经过半年血战,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瓜岛。此后,美军开始了有限的反攻。

在非洲北部,早在1940年意大利就从意属利比亚出发进攻埃及,受到挫折。1941年,德国派遣被称为“非洲之狐”的隆美尔将军和军队到非洲增援。夏季,轴心国军队攻入埃及境内,严重威胁着英国同远东联系的战略要道苏伊士运河。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指挥英军在阿拉曼地区发起反攻。11月8日,美英军队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登上北非大陆,进而把法西斯军队赶出非洲。1943年7月,盟国军队在意大利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土崩瓦解。

盟国军队在各条战线的胜利促成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会谈。1943年11月底和12月初,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制定了对德作战计划,并发表宣言,表示三大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和在战后继续合作。

1944年,苏军接连发起10次攻击,解放了全部国土,进而又帮助东欧各国驱逐了侵略者。在西方,盟国军队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此后,苏美英军队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国。欧洲各国人民纷纷举行起义,陷敌于四面楚歌的困境。1945年4月,苏军勇克三层防御圈,攻入柏林。畏罪自杀。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法西斯崩溃后,日本的末日也来临了。中朝越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美英军队加紧进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8月8日,前苏联对日宣战,150万军队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月9日,毛泽东同志命令各解放区的武装部队向日本侵略军发动总攻。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日本被迫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正式签了字。至此,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什么是慕尼黑会议?

慕尼黑安全会议自从1963年召开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国际安全的相关事项。国际上有关会议中最大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而2020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的时间是2.14-2.16号。这次的会议,主要参与国有:北约以及欧盟组织,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也应邀参加了安全和防御的相关会议。

一塌糊涂是因为在整个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存在着太多的分歧,对于大国之间的矛盾,没有达成一致。

就拿目前看到的信息来说:欧美之间一致存在诸多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战略问题都无法达成一致,比如,特朗普很赞同民族主义,而对于欧洲人来说民族主义是听了就让人害怕的东西,因为欧洲因为名族主义的问题打了很多的战争,而在当初的二战结束之后又被迫被美国苏联控制着,从前殖民者的身份突然转变为被殖民者,这也就是马克龙与特朗普无法达成共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关于女权问题,LGBT问题,穆斯林问题,移民问题,自由主义等等,这些问题上这一届的美国政府几乎全部与欧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也就是会造成两个大国间隙越来越大,假如现在是民主党来执政美国的话,也许就会好上许多,但是因为现在特兰普连任的机会很大了。就等于让欧洲失去了这份期盼。

而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期间,蓬佩奥曾经偷偷会晤了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而在欧洲媒体向美国求证的时候,美国国务院承认了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会谈,但是对于究竟谈论了什么样的内容,表示拒绝透露。这样的行为就散发着阴谋的味道,所以欧洲人对此也感到担忧。

正是因为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慕尼黑安全会议想要达成的目标相去甚远,才会让人认为?一塌糊涂?。

苏联解体分成哪几个国家

1918年10月28日,统治中欧各民族的奥匈帝国在协约国的军事打击和境内各被统治民族的反抗下终于崩溃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兴高采烈地建起自己的民族国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一场可怕的灾难将在20年后等待他们。

捷克斯洛伐克位处欧洲中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曾说:“谁控制了波希米亚(即捷克斯洛伐克),谁就控制了欧洲。”第三帝国的统治者将这位铁血宰相的话一直铭刻在心。1937年11月5日,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宣布:“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是同时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1938年3月,德军开入维也纳,强行吞并奥地利。随后,纳粹德国开始全力推行夺取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与奥地利不同,是欧洲的中等军事强国,军事工业发达,拥有40个装备精良的师,在与德国的边界一带修有坚固防线,人称“小马奇诺防线”,它还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结成小协约国军事集团,并与法国、前苏联订立军事互助条约。知道,捷克斯洛伐克不可能轻易得手,他也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为此,他采取从内部取得突破的策略。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境内的苏台德地区居住着约300万日耳曼人。在纳粹德国的扶植下,汉莱因建立了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不断制造事端,策划苏台德地区分裂出去与德国合并,酿成流血冲突。1939年5月初,捷政府在苏台德地区采取断然措施,平息苏台德日耳曼人党的叛乱。5月20日,德国以保护苏台德日耳曼人为名,在德捷边界集结兵力。捷政府不畏,针锋相对地实行局部动员,调集兵力,决心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由于捷政府决心抵抗侵略,法国、前苏联、英国等大国也表示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迫使退让。假惺惺地宣布,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并无侵略意图,并指示汉莱因恢复与捷政府的谈判。但同时他又下令,继续执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要求军方在1939年10月1日之前完成入侵准备。

英法并不是真正决心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它们害怕由此会引起一场大规模欧洲战争。5月7日,英法驻捷公使拜会捷外长,要求捷政府尽可能满足苏台德日耳曼人的要求,并扬言如果捷政府不作出适当让步而导致与德国发生冲突,英法不会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外长也秘密转告德国驻法大使,表示如果捷方不作出妥协,法国将不履行援捷义务。

在英法绥靖政策的鼓舞下,有意大造战争气氛。9月初,他叫嚷:“德国为了得到苏台德地区,不惜对英法一战!”进一步恫吓英法。在他的授意下,汉莱因的党徒在苏台德的分裂活动也迅速升级。9月12日,法国达拉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局势。会议认为捷、法、苏三国军事实力也难与德国抗衡,因此必须与德国达成妥协。翌日,达拉第与张伯伦进行电话交谈,建议立即与谈判,以缓和局势。当天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发去一份急电,建议举行英德首脑会谈以解决目前的危机。收到电报后,又惊又喜,大声叫道:“我的天哪!”他没有想到张伯伦居然这么轻易地屈服于他的讹诈。他同意与张伯伦会谈,但有意将会谈地点选在德国最僻远的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伯希特斯加登,这里有他的一处大本营,代号为“鹰巢”。

1938年9月15日凌晨5时,已是69岁高龄,且一生从不愿乘坐飞机的张伯伦鼓足了勇气,登上了去德国的飞机,在飞行7小时后,在慕尼黑机场着陆。之后他乘上一辆敞篷汽车前往火车站,又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群山之中的“鹰巢”,此时已是下午4时30分了。疲惫不堪的张伯伦被领到的书房,会谈在那里举行。像对自己的部属训话一样,在会谈中一个人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吹嘘他对德国人民,对欧洲和平和对英德友谊的贡献,并恶狠狠地叫嚷,他决心使苏台德的300万日耳曼人重返德国怀抱,为此不惜迎接任何战争,哪怕是世界大战。最后他才告诉张伯伦,如果英国同意割让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和平可能还有一线希望。一心只求避战的张伯伦立即表示,他本人并不反对德国的要求,但还需要回去征得内阁的同意。

9月17日,张伯伦在伦敦召开内阁会议,他吹嘘当他前往德国之时,局势已非常紧张,如果他不去,战争可能已经爆发。他告诉内阁的同僚,的要求非常有限,建议英国同意他的要求。内阁接受了张伯伦的建议。翌日,达拉第飞抵伦敦,英法也达成了一致。9月19日中午,英法正式照会捷政府,要求它同意将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交给德国,以维持欧洲和平,并要求捷政府在3天内作出答复。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决定拒绝这一建议,并指出,如果割让苏台德地区,将使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置于德国完全控制之下,它并要求法国注意自己所负有的条约义务。

英法政府对捷政府的这一答复极为恼怒。9月21日凌晨2时15分,英法公使将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从床上喊起,要他收回9月20日的答复,并扬言,如果他不改变这一决定,捷克斯洛伐克只有自己对德作战。当天下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表声明,接受英法建议。贝奈斯告诉他的人民:“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抛弃了。”

9月22日,兴致勃勃的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的德莱森旅馆会见了。张伯伦原以为,他带来的捷政府同意交出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的消息,会使欣喜万分,没想到面无表情地说:“由于过去几天形势的发展,这个计划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使张伯伦惊诧的是提出,整个苏台德地区必须立即由德国占领,时间不得晚于10月1日。张伯伦一再申辩、恳求,但仍无动于衷,表示决不让步。会谈持续到24日凌晨1时30分,还是张伯伦作了让步,他同意与法国人讨论德国的新要求,并尽力说服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只是到了这时,一直阴沉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微笑,他柔声告诉张伯伦:“这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9月24日,精疲力竭的张伯伦回到伦敦。

9月25日,捷政府断然拒绝德国的新要求,并宣布进行总动员。前苏联宣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并在西部边界集结兵力。英法也表示,如果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将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也开始了军事动员。

十分清楚,英法并没有放弃绥靖政策,并不敢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9月26日,在柏林体育馆的群众集会上叫嚷:“如果到10月1日苏台德地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将作为第一个士兵与捷克斯洛伐克作战。”

同时,他又向英法伸出橄榄枝,声称他决不同英国打仗,对法国也没有任何要求,不希望与法国进行任何战争。9月27日晚,给张伯伦发去一封亲笔信,假惺惺地表示“德国不准备对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关上大门”,并挑拨离间地说,捷克斯洛伐克一心要把英法拖入一场欧洲大战。

接到的信后,张伯伦立即复信,信中讨好地说:“我确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主要的东西。”张伯伦建议在德国举行一次包括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代表共同参加的国际会议,来解决苏台德问题。与此同时,他又给墨索里尼写信,建议他出面敦促接受这个建议。9月28日,从柏林传来消息,同意召开国际会议,但拒绝捷克斯洛伐克参加。英国同意了德国的要求。随后,伦敦、巴黎和罗马收到了来自德国的邀请书。

9月29日中午12时45分,慕尼黑会议开幕,会议在柯尼斯广场的元首府举行。、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出席了会议。在和张伯伦发言之后,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第三个发言,他拿出一份明确的书面建议,要求以此作为会议讨论的基础。事实上,就在这一天上午,德国人把自己所拟的方案告诉了意大利人,墨索里尼将它译成意大利文带进会场,谎称是意大利的方案。

英法立即接受意大利的提议,在此后的几个小时讨论中,事实上对这个方案没有任何修改。9月30日凌晨1时30分,、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相继在协定上签字。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规定,苏台德地区全部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至10月10日从苏台德撤出,并且不得带走任何军事设施和民用经济设施;德军分阶段占领主要的日耳曼人居住地区,成立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争议地区的归属。英法表示,将保障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

当慕尼黑会议举行之时,两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一直在会议厅隔壁的一间房内等待。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将他们喊进会议厅,告诉他们协定内容,并交给他们一份地图,标明了捷克斯洛伐克需交出的地区,命令他们立即执行。

9月30日中午12时50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全国为此感到震惊和悲痛。英法公使拜会捷外长,试图表示慰问,这位外长打断他们的话,直率地说:我们是被迫落到这种地步的,现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轮到的是我们,明天轮到的就是别人了。

1938年10月1日,德国吞并苏台德,但它并不以此为满足。1939年3月14日,它鼓动斯洛伐克独立,随后派德军开进斯洛伐克。3月15日,德军悍然占领捷克,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英法再次违背诺言,它们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因内部分裂而解体,因此它们没有义务来保护它。捷克斯洛伐克在灭亡后,的眼睛盯上了波兰,将它作为下一个侵略目标,并为此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包括英法在内的整个欧洲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英法最终成为自己绥靖政策的受害者。

两次二战期间的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苏联解体分成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共计15个国家。

1、东斯拉夫三国

指的就是位于东斯拉夫的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

2、波罗的海三国

指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3、中亚五国

指的就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4、外高加索三国

指的就是高加索山脉以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

5、摩尔多瓦共和国

简称摩尔多瓦,是位于东南欧的内陆国,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首都基希讷乌。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

由此苏联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联的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

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当时美国中情局还对此召开了多次的紧急会议,美国国务卿贝克还专门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实地了解事态的发展。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与首都莫斯科等苏联各城市的民众对苏联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的结果却表现得异常的平静。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

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1997年7月,独立报公布的家庭收支状况显示,十分之九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才勉强超过1989年水平。

国家财富被以某种方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被掠夺。独联体各国国家机关里贪污腐败程度超过了俄罗斯。在这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曾经历过战争。原苏联地区成为了不稳定地区和局部军事冲突地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慕尼黑会议

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四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后来“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开罗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2~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F.D.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W.L.S.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决定举行这次会议。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I.V.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会议后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市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实现分散化。关于波兰西部疆界问题,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赔款等问题,并作了规定。苏联在会上重申按时参加对日作战。8月2日三国首脑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会议期间,7月26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今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报》,当时苏联因没有对日宣战暂未签署,在8月对日宣战后正式承认了这项公告。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议也表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美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投降以后,为了解决处置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苏联、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进行中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落选后由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及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奥地利问题、缔结和约接纳联合国会员等一系列问题,会议的重点是德国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确定了美、苏、英、法四国管制和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会议规定,彻底铲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消灭垄断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确定“苏联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此外,苏联还可以从西方占领区所拆迁的工业设施中无偿得到10%和以商品支付的15%作为赔偿。“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自西部各占领区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会议还决定,把原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及其邻近地区让予苏联。

会议在讨论波兰问题时,三国决定承认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对波兰西部边界,认为最后划定应待和平会议解决,但“三国政府首脑同意,在波兰西部边界最后划定之前,原德国的东部领土由波兰政府管辖,不得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的一部分”。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通过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波茨坦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会议就意大利和原德国附属国问题、西班牙问题、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重申要审判主要战争罪犯。这次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它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