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攻守转换战术_足球攻守转换战术视频

2 对 2 配合后射门

此种进攻配合实用性很强,多采用踢墙式传切配合,在比赛中应用较多。

此种进攻配合实用性很强,多采用踢墙式传切配合,在比赛中应用较多。

2

传球后跑动

传球后跑动能吸引对方盯防队员,制造出空当,给控球和接应队员留出更开阔的空间。

传球后跑动能吸引对方盯防队员,制造出空当,给控球和接应队员留出更开阔的空间。

3

斜线跑(给前锋拉开空当)

在对方半场进行斜线跑,能横向拉开对方的防守阵型,制造宽度,使前锋有更大的空间接、控球。

在对方半场进行斜线跑,能横向拉开对方的防守阵型,制造宽度,使前锋有更大的空间接、控球。

4

传球给前锋后斜线跑

将球传给前锋后再进行斜线跑可以有效地牵扯对方的防守,减轻前锋的压力。

将球传给前锋后再进行斜线跑可以有效地牵扯对方的防守,减轻前锋的压力。

5

无球队员拉开空当

无球队员通过穿插、跑动牵扯对方的防守,吸引防守队员给有球队员创造机会。

无球队员通过穿插、跑动牵扯对方的防守,吸引防守队员给有球队员创造机会。

6

向传球的反方向跑动

此种跑动既可应用于传球者身后有较大的空间时,以便于做回传反切配合,也可以只是吸引对方防守队员所做的跑动。

此种跑动既可应用于传球者身后有较大的空间时,以便于做回传反切配合,也可以只是吸引对方防守队员所做的跑动。

7

前锋打法

进攻时,前锋在对方半场通过跑位牵扯对方防守队员,给同伴创造机会,也可以利用身体自己接、控球、传球、射门等;防守时,前锋必须回防,参与防守。

进攻时,前锋在对方半场通过跑位牵扯对方防守队员,给同伴创造机会,也可以利用身体自己接、控球、传球、射门等;防守时,前锋必须回防,参与防守。

8

在对方紧逼下组织进攻

在本方领先且比赛即将结束时,对方通常会进行紧逼防守,这就要求在被紧逼时,除了接应队员外其他进攻队员应拉开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给控球队员创造空间。

在本方领先且比赛即将结束时,对方通常会进行紧逼防守,这就要求在被紧逼时,除了接应队员外其他进攻队员应拉开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给控球队员创造空间。

配合 (1):

如下图所示,守门员得球后将球传给拉到右边路的 △ 2 号, △ 3 号同时迅速起动准备接应 △ 2 号的传球,在 △ 2 号将球传给 3 号后, △ 3 号一次触球,将球再传给前方跑位的 △ 5 号队员, △ 5 号此时只面对一名防守队员,既可以选择突破射门,也可以等同伴上来以后做配合射门。

配合 (2) :

如下图所示, △ 5 号在对方球门线靠近角球区附近牵制对方一名防守队员, △ 4 号和 △ 3 号位于和 △ 5 号同一侧的边线附近, △ 2 号位于另一侧边线附近牵扯对方的防守队员。守门员获得控球权后立即传给 △ 5 号, △ 5 号接球后再将球传给跑位上来的 △ 4 号,由 △ 4 号射门。

配合要求:△ 2 号、 △ 3 号、 △ 4 号在守门员传球给 △ 5 号的同时迅速起动,跑位至空当寻找射门或配合的机会。

9

4 打 3

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对方被罚下一人时,本方占据人数上的优势。此时应通过跑动使对方顾此失彼,从而制造出射门得分机会。

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对方被罚下一人时,本方占据人数上的优势。此时应通过跑动使对方顾此失彼,从而制造出射门得分机会。

10

3 — 1 阵型

3 — 1 阵型是指三名后卫和一名前锋的人员配置,此阵型注重防守,但在进攻时后卫可以压上助攻。此阵型易于掌握,适合于训练时间较短的队伍使用。

3 — 1 阵型是指三名后卫和一名前锋的人员配置,此阵型注重防守,但在进攻时后卫可以压上助攻。此阵型易于掌握,适合于训练时间较短的队伍使用。

11

2 — 2 阵型

2 — 2 阵型是由两名后卫和两名前锋构成,这种阵型攻守更加平衡,两名前锋通过穿插跑动和换位打乱对方的防守体系,为后面插上的队员射门得分创造机会。

2 — 2 阵型是由两名后卫和两名前锋构成,这种阵型攻守更加平衡,两名前锋通过穿插跑动和换位打乱对方的防守体系,为后面插上的队员射门得分创造机会。

12

2 — 1 — 1 阵型

此种阵型在中场布置了一名队员,与两名后卫形成三角站位,使中场的实力得到了巩固,中场队员进攻时可以给前锋传球,防守时又是中场的一道屏障。

此种阵型在中场布置了一名队员,与两名后卫形成三角站位,使中场的实力得到了巩固,中场队员进攻时可以给前锋传球,防守时又是中场的一道屏障。

13

4 — 0 阵型

这种阵型是在前锋队员受伤、疲劳,或者没有能力较强的前锋队员时使用, 4 — 0 阵型主要通过 4 名队员不断的换位来制造空当。

4 — 0 阵型的跑位方法,如下图所示: ▲4 号运球至中圈传球给 △ 5 号后跑位至 △ 3 号的位置, △ 3 号同时向 ▲4 号原来的位置跑动。 △ 5 号接球后运球至中圈传球给跑上来的 △ 3 号,然后跑位至 △ 2 号的位置, △ 2 号在 △ 5 号跑位的同时跑向 △ 5 号留下的空当,依次循环进行。

这种阵型是在前锋队员受伤、疲劳,或者没有能力较强的前锋队员时使用, 4 — 0 阵型主要通过 4 名队员不断的换位来制造空当。

4 — 0 阵型的跑位方法,如下图所示: ▲4 号运球至中圈传球给 △ 5 号后跑位至 △ 3 号的位置, △ 3 号同时向 ▲4 号原来的位置跑动。 △ 5 号接球后运球至中圈传球给跑上来的 △ 3 号,然后跑位至 △ 2 号的位置, △ 2 号在 △ 5 号跑位的同时跑向 △ 5 号留下的空当,依次循环进行。

14

5 打 4 (守门员参与进攻)

5 打 4 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一方比分落后且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落后的一方的守门员时常需要投入到场上参与本方进攻,以便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5 打 4 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一方比分落后且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落后的一方的守门员时常需要投入到场上参与本方进攻,以便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1.一个是荷兰全攻全守战术的出现.

2.足球阵形的大变革< 1958年,巴西在瑞典世界杯上运用4—2—4进攻型阵形,一举夺得第6届世界杯冠军,成为热带足球的代表。

4—2—4阵型是一种以攻为主、攻守平衡、攻守转换快而流畅的阵形。由边锋和边后卫协助控制中场来夺得比赛主动权,把防守的第一线建立在前场和中场,把对手的进攻扼杀在发动和组织阶段,将攻与守融为一体,以此减轻后场防守压力。采用这种阵形必然造成中前场“扎堆”现象出现,因此,要求球员个人基本技术精湛、脚法细腻、身体柔韧性好、短传配合娴熟自如,灵活多变。

在热带气候环境下,4—2—4阵形有利于球员体能的合理分配,从而把体温控制在39—40℃范围内。4—2—4阵形体现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足球理念,是现代热带足球的发展模式。

由于进攻型足球的胜利和精妙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力,迫使各国球队不得不用加强防守来遏制进攻。1966年第8届世界杯,在伦敦举行。英国为适应温度较低的气候环境,充分发挥球员身高体壮、长于奔跑的优势,采用加强防守的4—4—2阵形,一举登上世界冠军宝座。

4—4—2阵形体现了“防守决定一切”的足球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比赛中,要求攻则全动,守则全防。精准、快捷的“一脚球”技术,使比赛节奏大大加快。4—4—2阵形使场上球员的站位呈网状,很少出现“扎堆”现象。在温带气候环境下,这种打法能把体温保持在39~40℃范围内。当今,这种有利于发挥整体力量的足球阵形其内涵已今非昔比,成为全攻全守、攻守平衡的现代温带足球发展模式。

竞争激烈的对抗性体育运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把体内贮备的能量,在特定的时段内,以不同形式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亚热带气候介于热带气候与温带气候之间。要达到在整个比赛时段内体能合理地、有效地释放出来,如果采用“英式足球”打法,在亚热带温度环境下,很难使体温控制在39—40℃范围内。也不能像热带足球那样,由前锋唱主角,依靠个人技术,突破对方防线,让多数球员处于待机状态。因此,亚热带足球把进攻与防守枢纽设在中场就成了必然。

1984年,第七届欧锦赛在法国举行。地中海地区国家推出了3—5—2阵形。进攻时,边后卫进入中场,加强中场势力,并伺机插上助攻;防守时,在中场展开阻击,瓦解对方的进攻。若对方从两侧推进,边后卫立即回归原位防守,以此来夺得比赛的主动权。这样的阵形必然使中场成为双方必争之地,出现“扎堆”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要求球员有高超的控球能力,而中场组织者无疑是攻防转换的核心人物。第七届欧锦赛,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三个亚热带国家包揽了冠、亚、季军奖杯。在第十三届世界杯上,阿根廷、法国分获冠、季军。

3—5—2阵形体现了“得中场者得天下”的足球理念,已成为现代亚热带足球的发展模式。>

3.足球比赛中的红、黄牌< 1962年第7届世界杯在智利举行。小组赛中,智利队与意大利队交锋,比赛场面粗野异常,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终场时,英国裁判员肯· 阿斯顿是在武装警察的保护下匆匆离场的。1966年,第8届世界杯在英国举行。1/4决赛中,英格兰队与阿根廷队的比赛场面十分混乱。裁判员的无柰、无助令肯· 阿斯顿郁闷不已。赛后,在驱车回家的路上,红、黄、绿闪烁的交通灯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向国际足联提出引进红、黄牌帮助裁判执法的建议。

为了克服语言不同而给裁判工作带来的困难,同时也向场外领队、教练及其他人员明确表示对谁给予了警告或罚出场,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决定,197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9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使用红、黄牌。裁判使用红、黄牌后,球员立刻变得规矩起来。

自此以后,凡由国际足联主办的世界性足球比赛均使用红、黄牌,各大洲和各国足协纷纷仿效。我国从1974年起,在全国足球比赛中使用红、黄牌,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