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阿根廷战斗机,阿根廷空军的战斗机
1.第二次马岛战争阿根廷有胜算吗按照现在两国的军事经
2.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3.二战时,南美洲的阿根廷为何亲近德国?
4.二战时阿根延是否被侵略
5.阿根廷在二战是不是和纳粹德国亲近阿根廷
6.为什么二战后大多数纳粹残余都逃亡到阿根廷?
在1982年的《晓年鉴》中,高晓松讲到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
这场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卡兰群岛”)展开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对参战两国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使得战胜国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威望大增,并一举助力其所在的保守党赢得了83年的普选。
1
收复马岛
只为转移阿根廷国内危机
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都由军政府独裁统治。1981年,阿根廷国内矛盾重重:通货膨胀率高达6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达11.4%,薪资增长却只有19.2%,工人大规模罢工。
面对国内群众对政府的怨声载道,时任军政府最高统治者的加尔铁里“灵机一动”,决定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离英国有13000公里。同时,它距离阿根廷只有500公里,被阿根廷认为是自己的固有领土。
消息一出,阿根廷国内的舆论风向瞬间改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士兵们纷纷报名,要收复自家门口的马岛。原本的独裁将军加尔铁里成了深明大义的***, 甚至被誉为“全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千上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表达对总统加尔铁里的支持。
由于英国距离马岛太远,二战之后又元气大伤,因此对马岛的管辖也比较松散。于是,阿根廷出动航母舰载机、巡洋舰等猛攻马岛,很快便在1982年占领了只有200多名英兵驻守的马岛。
加尔铁里认定英国不会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和阿根廷争马岛,再加上阿根廷已经拥有航母,武器装备发达,自己的胜利似乎已近在咫尺。
2
日薄西山?
英国铁血宣战!
可惜,加尔铁里料错了。
1982年,英国时任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位行事果断、毫不退让的“铁娘子”,在得知福卡兰群岛被占领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战斗,并迅速派遣了一支特混舰队远征南半球。
马岛战争开始了。
由于“二战”后的英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次的铁血宣战使得英国士气大增,全都斗志昂扬地想要收回福卡兰群岛。甚至连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加入了这场战役。他作为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海王”直升机的一名驾驶员,负责巡逻、协助疏散、运送、搜救等行动。
尽管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英国毕竟是从各种大风大浪中挺过来的,拥有完备的军工业,作战经验丰富。
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刚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还组织了皇家空军、皇家海军、陆军等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船等也都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后勤体系。
相比之下,阿根廷只有空军比较能打,海军和陆军简直不堪一击。英军的核潜艇击沉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后,阿根廷的航母居然始终固守在港内没有出战。
而更可怕的是,阿根廷陆军中有不少新兵,意志力很不坚定,面对英军着陆后的进攻,竟有1万多人主动投降。
3
欧洲大国夹击下的阿根廷
尽管同大动干戈的英军相比,阿根廷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但可惜的是,英国毕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联邦的领袖,还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与美国、法国同属于北约阵营。
因此,除去阿根廷本身和英国的对战,马岛战争发展到最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阿根廷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对阵。也就是,阿根廷面对的是欧洲大国的夹击。
加尔铁里由于自身反共的政策主张和美国交好,因此,占领马岛前他认为,美国即便不会帮助自己,也会保持中立。但他再次料想错了。当英国宣战后,美方便开始调用卫星,向英国传达他们探测出的情报。
同时,由于阿根廷本身并未建成完备的工业体系,作战使用的“超军旗”攻击机、“飞鱼”导弹等武器装备大多以进口为主。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价值16亿美元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但由于飞鱼导弹的储备数量不够,等到阿根廷再次向法国制造方订购时,法国在英方的施压下无情地拒绝了阿根廷,甚至还向英国提供了武器参数。
种种原因凑在一起,造成了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的惨败。
加尔铁里缺乏对国际局势的认真思考,仅出于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便占领了马岛,从而引发了马岛战争。同时,在拥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打输了马岛战争,阿根廷的种种表现都算得上是极佳的反面军事教材。
马岛战争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自身的军事发展和国际处境进行反思,算得上影响深远。
第二次马岛战争阿根廷有胜算吗按照现在两国的军事经
因为德国同阿根廷交好,阿根廷对德国一直都是很友好的,唯一一次交战在二战末期,也是由于盟军的压力才不得不开战,不过也只是象征性的打一打,没使太大劲儿。此时的德军已经是残破不堪,都是些强弩之末,没得太多的精力。
德国战败后,阿根廷总统贝隆收留了德国逃难的纳粹党。二战时期,只有阿根廷一个中立国家和德国还保持着外交关系,作为一个中立国家,这样也没什么不对,至少阿根廷没有助纣为虐,只是在德国战败后收留了战俘。阿根廷除了跟德国保持友好外,还同意大利、西班牙交好,让人匪夷所思。
但阿根廷从来没有因此而遭受到反法西斯国家的抵制与排斥,毕竟没有必要去对一个不作为的国家攻击,最多就是风评不好,被人在暗地里骂罢了。二战期间阿根廷的总统原来是意大利军队的官员,很神奇的关系,仿佛有种兄弟的感觉。意大利遭受到了抵制,阿根廷能做的也只有保持中立。另外阿根廷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阿根廷就同美国不对付,很多军事意见阿根廷都与美国背道而驰。阿根廷由于长期同意大利、德国往来,几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等都十分相似,而且几国的人民也早就交杂在一起,很多混血,这就能解释阿根廷公开收留纳粹的始末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为首要原因。
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这三十五年英阿两国军力差距在急剧扩大,如果说1982年阿根廷还能支撑74天,那2017年恐怕支撑7.4天都很困难。
首先,阿根廷空军的幻影3和幻影5已经在2012年全部退役,三十架A4天鹰战机因为弹射座椅老化问题已经停飞,以致于目前阿根廷空军只剩下几十架自产的普卡拉螺旋桨飞机,水平大概停留于二战时期。退一步说,就算A4天鹰战机座椅问题解决了,三十架挂载老式格斗导弹的50年代水平攻击机,面对英国空军先进的三代半水平台风战斗机,有没有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阿根廷海军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35年前至少还有一艘2万吨级航母(5月25日号)和一艘1万吨级巡洋舰(贝尔格诺将军号),而现在只剩下4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基本都处年久老化状态,另外据称潜艇因为保养不善,已经基本丧失了下潜能力。而反观英国皇家海军,虽然整体数量也大幅下降,但仍然掌握世界先进技术。配备先进相控阵雷达的45型驱逐舰和装备战斧导弹的特拉法加级攻击核潜艇远远凌驾于阿根廷海军,更不用说还有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和机敏级核潜艇。
至于阿根廷陆军,且不说装备怎么样,单看在上述水平的海空军运输掩护下,还能不能上场,即便上场能不能到马岛,都是个问号。
二战时,南美洲的阿根廷为何亲近德国?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16海里,西经39°南纬53°的海面上,面积3700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00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月3日,阿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月15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月17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实行对阿的军火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19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月20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BS)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月22日,十四名SB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月24日,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S—12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5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月26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56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月28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月30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月1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月2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在1400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二战时阿根延是否被侵略
▲从地图上看,阿根廷位于南美洲的最南部,而德国欧洲的中部,两个国家相隔万里。
可以说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俩国家,那么他俩为啥关系这么亲近呢?
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因马岛主权之争,阿根廷记恨上英国,而美国又从中拉偏架
英国和阿根廷对于马岛的争夺由来已久。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马岛,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到了1816年阿根廷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西班牙的遗产-马岛主权。
但是击败西班牙人成为世界海上霸主的英国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马岛最早是甴英国人发现的,所以就应该属于大英帝国,
于是在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就占领了马岛的东岛和西岛,并将岛上的原著民赶走,向该岛采取移民定居的方式,形成了实际上的占有和控制。
▲但是阿根廷从未放弃过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直到二战爆发,德国闪击法国,英法联军一败涂地,阿根廷看着最好的机会来了,1940年趁着英国无暇他顾的时候向英国提出国索要马岛的要求,但是大英帝国根本就不鸟他,阿根廷就偷偷记恨上英国,恨不得德国一股脑也把英国打投降了,自己就能落井下石,收回马岛。
德国是阿根廷的贸易伙伴
其次阿根廷是南美的农业大国,盛产小麦、玉米、牛羊肉等。
▲农业是阿根廷的主要支柱产业
每年都向德国出口大量粮食和肉类,德国是阿根廷农产品的主要买家之一。
此外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先进,阿根廷没少从德国进口工业产品,包括铁路设备等等
特别是在二战前期,德国横扫欧洲,阿根廷一看德国有希望成为欧洲霸主,以后从我这得进口更多的东西,是我的大金主,所以阿根廷一直拒绝同德国断交,保持中立。
阿根廷国内亲德趋向明显
由于阿根廷是移民国家,人口大都来自欧洲,自1870年到1914年,欧洲就有600万人移民阿根廷,这些移民中虽然德国人不多只有20来万,但是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占了绝大多数。
二战中,意大利与德国结成盟友,西班牙也是由法西斯独裁者弗朗哥主政,虽然明着保持中立,暗地里却与德国暗送秋波。
▲二战后,据说有9000名纳粹战犯逃亡南美,其中就有5000人逃到了阿根廷。
此外阿根廷法西斯势力也非常大,阿根廷有数目众多的法西斯团体,这些法西斯团体还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法西斯团体的推波助澜下,阿根廷对德国亲近也是正常不过了。
阿根廷在二战是不是和纳粹德国亲近阿根廷
二战时阿根廷没有被侵略。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不过与之相对的,阿根廷所依赖的工业产品进口数量,在这一时期却也因为战争而不断的递减。在这一情况下,阿根廷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发展。不过短时间内的工农业井喷式增长,却也导致了大量的问题。
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规模在短短的时间内扩充了几倍,这也就使得阿根廷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与地主们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利以及金融流动资金也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里约热内卢在此召开美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美国试图劝说美洲所有国家,签订一份与轴心国断交的协定。
然而美国的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阿根廷的强烈反对,因此最后会议的结果只是建议美洲所有国家与轴心国断交,而非强制。阿根廷坚持中立的态度自然引起了美国的反感。
扩展资料:
1940年,阿根廷就出现了支持英国对德作战的“阿根廷行动队”,这支组织人数也达到了三十万的规模,并在阿根廷国内与法西斯团体进行着针锋相对的宣传对抗。
尤其是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阿根廷国内的反法西斯浪潮达到了高潮。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了大规模游行,表示声援苏联,并且上千阿根廷人涌向港口,向那里的苏联轮船脱帽致敬。
1941年,阿根廷全国劳动者联盟为了表示支持同盟国的立场,以及对政府亲德立场的不满,举行了短期的大罢工,并在之后成立了支援苏联的基金会。
参考资料:
为什么二战后大多数纳粹残余都逃亡到阿根廷?
是的,阿根廷的国民构成中,巨大部分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其中德国后裔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二战中,阿根廷总体上亲近德国
尤其是是二战结束后,阿根廷更是成了德国人的庇护所(希望借机引进德国技术和资金)
据说很多战犯都跑到阿根廷定局
说起人类历史上的大战,那么一二战应当是规模最大的,尤其是二战,了解过这次战役的都知道,这是少有的世界大战,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了亚洲,其中德国与日本,作为帝国主义的典型,也是诸多受害国所厌恶的国家。德国纳粹可谓是臭名昭著,在历史上犯下诸多罪行,不过德国最后还是战败了,那些纳粹大多逃往阿根廷,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阿根廷政府对纳粹,又有什么庇护呢?
德国宣布投降后,纳粹有以下几个下场,要么被战胜国逮捕,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基本上难逃一死,其次有能力的纳粹,例如一些掌握技术制造的纳粹,这些人大多数可以活下来,而且美国还在暗中挖墙角,帮助那些掌握技术的纳粹,逃往美国去,为美国出力。最后一种纳粹,只有逃往各国了,都知道欧洲是由很多小国家组成的,所以有不少纳粹,会选择隐姓埋名逃去别的国家。
阿根廷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为什么纳粹不去别的国家,反而这么喜欢去阿根廷呢?主要是因为当时阿根廷政府的政治立场,它是当时南美唯一中立的国家,与欧洲的位置正好是个对角线,欧洲各国想来找麻烦的话,也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阿根廷的气候条件,与欧洲也比较相似,与中东、南美其他国家相比,阿根廷显然更适合纳粹居住。
同时阿根廷属于一个移民国家,这里也是个白人为主的国家,二战开始之前,阿根廷有很大一部分的居民,是从德国过来的,并且很多乡镇都有德语学校,纳粹在这里并不受排斥,反而受民众的欢迎,阿根廷与英国有矛盾,而德国与英国关系也不合,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虽然阿根廷政府嘴上说中立,其实内心更偏向于纳粹要多一些。
阿根廷之所以这么受纳粹的欢迎,是因为民众们不排斥,同时语言上也可以沟通,政府还属于亲纳粹派,在德国宣布战败后,阿根廷政府还派人送了几百本空白护照去往德国,让不少纳粹活了下来。当然了阿根廷也不是做慈善,会接受被人唾弃的纳粹,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有技术,阿根廷有了这些高技术纳粹帮助以后,迅速地崛起,成为当时南美的强国,在马岛战役中,还击败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所以阿根廷的接受,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像一些没能力、没钱没技术的纳粹,基本上也逃不出德国的领土。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纳粹去往阿根廷,是因为生活条件与德国相近,同时阿根廷的政府与国民对他们不排斥,而且还挺欢迎,因此阿根廷才成为纳粹逃往的首选,当然了,阿根廷也不是傻子,只要是纳粹都接受,接受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技术的话,那么无论是阿根廷还是美国,都可以忘记你的纳粹身份,给予你一个新身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